司法管理系

国际代码:12984

湖北代码:9580

破茧的精灵飞得更高--司法管理系主持司法考试培训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5-11-23 20:37:14  浏览次数:



1、刘院长接见首届司考班部分师生



2、管火明副院长为首届国家司法考试培训班的同学送考



3、首届司考班部分师生返校交流会



4、400分得主吴云民同学在法律知识宣讲大赛上

破茧的精灵飞得更高

--司法管理系主持司法考试培训工作综述


2013年,按照院党委的指示,司法管理系主持司法考试培训工作。2014年首届25人考试,通过率为32%,首战告捷。我们曾以《三倍通过率!警院高职生司法考试的破茧之路—首届司法考试培训班纪实》一文,向全院师生作了汇报。文中展望:“我们坚信,破茧的精灵一定会飞得更高,我院的司法考试培训工作充满希望!”

2015年11月21日,国家司法考试成绩揭晓。司法管理系15名学子参加考试,9人通过,通过率为60%,比去年提高28%。其中,吴云民同学获得400分的高分。我院“司法考试辅导班”共有21人参加考试,10人通过,通过率为47.6%,与去年同比增长15.6%。

司法考试又传捷报,多少人欢欣鼓舞,多少人热泪盈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重兴在微信中深情感言:“今天是一个好日子!”,我们破茧的精灵飞得更高了!

回顾这两年来的司法考试培训工作,成绩的取得确实来之不易。


一、基本情况

法学专业就业难;如果不能通过司法考试,更是难上加难。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公布的“黄牌专业”名单,法学专业都名列其中。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一直是司法管理系众多法学专业教师苦苦思考的问题。2013年上半年,法律事务教研室胡可、曾斌等教师大胆提出开办司法考试培训班,帮助学生通过司法考试,提高就业质量。这一想法得到系党总支的支持,并报学院领导批准。

“一定要痛下决心开展司法考试辅导工作,提升我院毕业生就业层次和质量” 刘重兴院长果断决策。在这样一个宏大目标的指引下,着眼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着眼于树立学院高职法学教育新形象,司法管理系一班人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于2013年8月,启动了首届司法考试培训班。

截止2015年11月,司法考试培训班已走过3个年头,两届学生参加了考试,取得了不俗成绩。首届司考班在2014年司法考试中25人参加考试,8人通过,通过率为32%,是当年全国平均通过率的5倍,胡益嘉和周航空同学分别以426分和418分的高分通过。第二届司考班在2015年司法考试中21人参加考试,10人通过,通过率为47.6%,在今年司法分数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吴云民同学仍以400分高分通过考试。

目前,司法考试第三届培训班正在继续开办,司法管理系组织的2014级法律事务专业司法考试融合班(62人)也已进入大二阶段学习,各项培训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二、主要做法

高职院校举办司法考试培训班,没有现成可以借鉴的例子。而校外的培训机构,采用的是短时间、高强度、高收费的方式,以我们的学生的基础和经济承受能力而言,难以接受。如何开展好培训工作,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认真分析学情和考情。司考班学生主要来自司法管理系,有一定法律基础,但与司法考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加上学生文化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培训是很有难度较大。司考班的老师们经过初期对学生的接触和了解后,多次聚在一起探讨教学方法,最终决定,一切要从司考的规律和要求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从应试的角度而言,强调备考的针对性。虽然司考所涉及的内容浩瀚如海,但分值主要集中于六大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及相关诉讼法),进一步说,六大法中“得民商者得天下,得刑法者得诸侯”,因此要特别重视民商法及刑法的教学,重点内容不吝惜培训的时间和力度,非重点内容,不求高分,但求过线。教师要想教学生怎么应试,首先自己必须是个应试的专家。不接触司考逐年的命题动向,不始终处于临考的战斗状态,是很难把课上好的。授课老师要吃透历年真题,所有理论都是围绕着真题进行讲解,重视对真题的模拟考试、定期测验、个别辅导等等。

二是广泛遴选优秀师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老师是培训工作的灵魂。对于培训而言,好的老师的首要标准就是要亲身体验过这个考试,并取得良好的成绩,自己考得好,才有资格教得好。胡可和曾斌老师利用工作和读研期间的资源,面向校内外发出了广泛的邀请,对众多应聘者简历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并结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先后组织了近10轮次试讲活动,最终确定了校内外师资结合的司考班师资队伍。除院内的胡可、曾斌外,先后有6名校外兼职教师承担司法培训教学任务,均是高分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比如,连续三届担任教学任务的张政权,司考分数为440分(武汉考区第8名)。事实证明,只有高标准的准入制度、严格的筛选,组织强大的师资队伍,才能确保培训的质量。

三是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校外培训机构多采用视频或者音频教学外加少量面授课,因为面授老师的课酬奇高(面授老师一天的课酬,在8000到15000之间)。而我们的优势,恰恰可以低成本地提供更多面授辅导。加上我们的学生的特点是,自学能力还不足,很多学习上的问题,都必须要有老师随时解答。因此,司考班反其他培训机构的做法而行之,决定以采取面授为主,音视频为辅的教学方式。每周24课时的面授课之外,规定任课老师在下午和晚自习必须轮流答疑。

四是合理安排教学节奏和内容。在教学节奏方面,采取先松后紧的安排。全程辅导共进行四轮,第一轮从头一年的9月到第二年的3月,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这个阶段重在打基础,所以教学节奏不可过快,要做到重点无遗漏、难点不放过,课外还要安排法条的背诵,并注重全体学员学习程度的均衡性,避免产生掉队的现象。第二轮到6月,对全部内容的快速回顾,并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巩固。第三轮到8月份,开始进行真题的测试和分析解答,司考有句名言,叫做“研习过去真题,就是在做未来的考题”。过去考点对于下一年考试内容可以覆盖80%,但对真题要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分析和把握,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课堂上的讲解未必都能让学生吃透。所以这个阶段进行大量的课外辅导和答疑是非常必需的。第四个阶段到临考前,努力缩小复习范围,抓大放小。从休息时间来看,上学期正常教学及双休,周课时24节,逐渐过渡到周末辅导一天,休息一天,再过渡到下学期两周休一天,到最后两个月不放假,让学生在心理上逐渐进入战斗状态。

五是激发学生学习潜力,重视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和良好素质的养成。如何让学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状态是个必须面对的难题,我们一是充分利用教室四周的墙壁,开辟了“我的理想”、“司考心得”等园地,达到开阔视野、提高思想境界并逐步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针对司考第四卷文字题,还开辟了“书法园地”来争取改卷时的印象分。通过不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经典影视作品,用优秀的作品感染人、鼓舞人,让学生珍惜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邀请司考成功的校友返回母校与学生座谈交流,通过回忆过去、分享现在来展望未来,校友的成功事例对学生能起到了极大的鼓舞,学习态度的进一步端正。注重于学生的个别交流谈心,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惑、困难及时了解并加以化解,让年轻的学生们感受到司考班的老师对他们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一种默默的力量一直支撑着他们的前进。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司考培训来说,提问和答疑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就需要每次上课完,老师要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或者案例分析、或者记忆法条,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状态。只有课后钻研,才能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真正的掌握好相关的知识。法条浩瀚,只有思辨性的去理解,才能真正掌握。

三、几点体会

司法考试培训工作能顺利进行,并深入开展,离不开学院方方面面的支持。作为承办系部,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司法考试培训工作从酝酿到开花结果,每一步都凝聚着学院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刘重兴院长在2013年“英山会议”上拍板开班,并与司法管理系的同志们商讨细节;首届司考班成绩出来后,刘院长不顾在省委党校紧张学习,也坚持召集法律事务教研室教师和司考同学座谈;2015年11月上旬,就致电司法管理系负责人询问本届司考成绩。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管火明从师资遴选、教学和管理协调等各方面时刻关注司考班进展。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潘东升在生源组织等各方面给予指导。司法管理系分管领导、院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李祖义在师资调配、教师队伍建设、培训管理等各方面给予极大支持。可以说,没有院党委的正确决策,没有院领导的鼎力支持,司考班是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二是众志成城是保障。回顾首届司考班初创的时候,质疑远大于支持,很多人都不看好办班。因为一边是高职的学校、高职的学生、高职的老师,另一边是“天下第一考”,两者似乎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但事实验证了一个真理,那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特别是开拓性的事业,只要没有大的负面影响,就应该勇于尝试。为此,司法管理系胡可、曾斌两位老师提出办班创意;系主任赵卫宽,时任系总支书记朱典高,系副主任代守成、张孝友和老师们认真研究协调培训方案及相关工作安排,上报学院;院领导果断决策;法律事务教研室认真组织教学工作。教务处、学工处、总务处、计财处、信息工程系等系部处室在师资安排、教室宿舍调整配备、收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院领导和全系教职工众志成城,司法考试培训工作才能进展顺利,屡创佳绩。

三是师生同心是基础。虽然有了正确的方向,但现实的困难确实无法回避。我们的学生,不论在学习习惯、思维能力上都有很大的不足。如何扮演园丁的角色去栽培这些小树苗,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坚持走完一年多的苦学之路而达到成功的彼岸,是从事司考工作的老师,必须思考和严肃对待的问题。老师用自己求学的经历、博学的知识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用高度责任心的工作态度、但求成绩不计回报的奉献精神感染着学生。由于参加培训的学生数量有限,为了培训班办下去,司考班老师把课时补助主动降低50元。正是怀着对学生、对学院、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老师们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事实上,有多少课外辅导是没有计算课酬的,有多少宣传管理工作和学生活动是不计算工作量的,又有多少活动中很多开支是无法报销的!领导和老师这样无私的付出,无形中把师生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就给了学生最大的自信。

四、工作思考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我们不会沾沾自喜。在回顾与总结的同时,如何做好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是司考团队当下最关注的问题。当前,司法考试培训工作在报考资格、培训规模、学生认知、教职员工认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还存在不足。对此,经研讨,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下一步工作:

一是用新的视角分析认识问题。通过司法考试,是法律专业学生都想达到的目标,对高职学生而言,则往往是“心向往之,而力不逮”。两届高职学生取得的优秀成绩,可以扫除大多数学生的心中的疑虑,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决心,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司法考试的备考中,一定会对培训规模、学生认知、教职工认同产生正面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总结经验,加大宣传力度,着力宣传两届司考的成绩,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是用新的思路筹划融合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培训生源问题。导致此问题的原因,有学生学历层次不够,也有知识准备和学习信心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们一方面争取学院政策支持,在2014级法律事务专业学生中开办了司法考试融合班,结合司考内容另行制订教学计划,并在政治辅导员之外,另外安排专业辅导员进行专业学习辅导,切实解决其知识储备和信心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还在探索在法律事务专业开展四年制本科的思路,力求学生在4年中能完成专科学历、本科学历教育,同时进行司法考试培训、公务员考试培训,探索学生高质量就业之路。

三是用新的办法研究解决问题。校内的培训规模基本稳定,下一步,可考虑校外发展。以这两届良好的成绩为基础,通过司法行政系统内部的交流进行自我宣传,未来计划在武汉周边县市开展校外司考培训,以周末班或假期班的方式进行辅导,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截止目前的司法考试培训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学生们的表现足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深切的感受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骄傲和自豪。对今后的工作,不论在上课的师资还是日常管理的师资方面都给予了更大选择的余地,并且在全院上下,树立了信心。尽管任重道远,我们仍将一往无前。

 

司法管理系

2015年11月23日